作为成都“制造强市”版图的重要承载地,在青白江区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召开之际,该区聚焦绿色建材、绿色低碳、新能源商用车、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加工四大产业,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全力以赴推动老工业基地加速迈向“制造强区”。
助力!15天授信万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受疫情和宏观经济形势不利影响,绿色建材类企业消费端严重不足,既面临订单下滑,还承受着终端市场价格下滑的压力,经营成本持续攀升。四川华一众创新材料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成都市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管理委员会(简称高管委)了解到情况后,立即对接成都农商银行青白江支行,上门为其设计了万元信用贷款授信方案,贴息后,企业承担的融资成本不足3%。
“政府和金融机构都很给力,仅用两周便审批下来,首笔万元15天内就成功授信,刷新了我们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时效纪录!”公司总经理刘元正表示,这些支持,在行业来说都是很不容易的!
据了解,青白江全区上下积极开展各行业的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组织开展了重点项目推进现场办公会、重点纳税企业开户服务专项行动等。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了精细化分类,建立了以区委区政府牵总头,区发改局总统筹,主管部门抓落实,企业返评价的四方联动工作格局,积极为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全区已组织21家企业申报《成都市青白江区关于纾解服务业疫情困境减负担加扶持稳经济的措施》。
同时,青白江区全面落实社保缓缴政策扩围延期和国家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困难行业稳岗补贴等相关政策,为和乐门业、德众等87家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92万元,为全区余家用人单位减少社保缴费支出约2.2亿元,为家企业发放困难行业稳岗补贴.5万元。
聚力!初步打通智能电子设备的全产业链
走进欧洲产业城蓉欧智能制造产业园,一家家企业马力全开,一条条生产线高效运转,一辆辆货车穿梭园区……年以来,青白江区全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多措并举确保企业防疫劲头“不松懈”,企业生产“不停顿”。目前该产业园已入驻企业30余家,带动就业约人,并且,这些企业都与建圈强链息息相关。
在成都康佳电子有限公司组装车间,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种组装,组装好的模组通过传输线来到整机组装线,再安装主板、固定后壳后,一台液晶电视就组装完成了。
成都康佳是青白江区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加工产业的链主企业,生产线覆盖32-55寸各类LCD、OLED等平板显示产品,其中每个组件的安装,都有严苛的标准和要求。目前,成都康佳每月能生产13万台液晶电视。
成都新豪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新豪顺”)和成都威瑞耐适光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威瑞耐适”)都是投产的新项目,同时也是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加工产业补链、强链企业。前者是康佳、创维、TCL、小米、比亚迪、长虹、LG、康冠等多家品牌企业的优质供应商,为其生产提供电视背板,已产电视背板约万套;后者主要生产工业镜头镜片、显微镜镜片及枪瞄,其中枪瞄的光学元器件镜片加工非常复杂,技术含量极高,目前年产量已达10万件。
据了解,目前青白江区已汇聚了智能电器(家电)产业上游原材料、中游显示面板及模组、下游终端应用在内的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加工企业,初步打通了从玻璃基板、背光模组、光掩膜版到液晶屏显示屏、触控屏到电视、终端机、智能电子设备的全产业链。
活力!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扎实推进
目前,成都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的41个工业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据高管委相关负责人张仕波介绍,功能区通过“片区+条块+微网实格”管理体系,对每个项目制定了具体举措,项目建设呈现出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四川方浪数控精密工具生产制造项目是新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总投资达2亿元,投放精密加工检测设备余台套,并引进瑞士、德国高精密数控生产线,打造精密工具生产制造基地。
旁边联晟成渝数字化物联网赋能中心和智能制造园区项目的一座座新厂房已拔地而起。作为西门子授权挂牌青白江区成立的专业赋能中心,项目预计年3月建成投产,届时将利用西门子云平台,提供包括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物流、销售管理、设备管理、工艺优化、能耗管理等工业软件产品的一体化、全流程数字化工厂建设服务,同时还将形成年产70台各类智能成套设备的产能。
一项项重大工程施工正酣,一批批重点项目扎实推进,使得工业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不断彰显。
重构经济版图的进程还在继续。年,青白江区提出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中试产业基地。聚焦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3个优势领域,从科技成果研发源头开始,聚集覆盖科研、人才、中试、孵化等各领域的功能平台,目前,已引进了高能碳纤维材料研究院暨产业基地项目(简称“碳纤维材料项目”)、瑞再新能源装置装备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等一大批中试及相关产业化项目。
其中,碳纤维材料项目主要依托山东大学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拟建设包括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展示中心、院士工作站、复合材料检验检测中心、清洁能源配套装备研究所、轨道交通车辆及装备轻量化研究所等。建成后,将带动整个西南地区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集聚碳纤维材料领域高端产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