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就觉得读书读yue了,格局低了好多!”
这是队友突然发来的感叹。
“读书读yue了”是我们的方言,意思大致是指读书读成了“书呆子”,思路变得不灵活。
能让队友这个大学的硕士产生“自愧不如”的念想的人是他的初中同学。
初中同学此前跟队友在同一个大集团下面的不同子公司,他们一个是金融民工,一个是科技码农,倒是匹配。
两个人先后都离开了原来的集团公司,最近又因为一个项目聚在了一起。
这回我的队友不淡定了。
他在回顾过去并吐槽旧公司的聊天中发现初中同学一年竟然能赚40个“达不溜”,而他日夜加班,风雨兼程,一年收益竟然没有人家的一半。
一记“暴击”!
人有时候也挺奇怪。
若是听到陌生人一年的收入是自己的两倍,可能会心生羡慕,由衷佩服。
可听到老同学突然飞黄腾达了,总是容易在惊讶之外,产生不甘和悔恨的心情,尤其是在上学时,对方成绩还不如自己的情况下。
“老同学”三个字怕是有毒。
打击之后,还是要勇敢面对落差。大家便开始讨论是钱生钱厉害,还是技术生钱稳当。
金融行业是个赚钱的行当,这事儿大概所有人的嘴皮子都说麻了。
凭着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外头喊“降薪”的声音属实一年比一年大声。
任凭外头的嗓子喊破了,金融业的平均工资排名跟焊死在前三的位置一般。
高中同学那一年40多个“达不溜”在我们眼里可以惊为天人,在金融行业只能算得上居中水平。
在金字塔上,中间层不算少数,底层的人更多。
谁都知道,行业的平均薪水是上下的一种结合。金融行业,也有薪水几千的员工。
初中同学从底层爬到中间层,耗费了不少努力。钱多的地方,人更卷。
平心而论,大家最初都是凭着同一页招聘条件进门的。要想升职加薪,总得有些能够说服其他人的过人之处。
经济学上有个“信息传递理论”,我们需要把身上值得“升职加薪”的条件散发出来,让它慢慢地飘到目标人群——上司或是老板那里去。
有了这些消息作铺垫,有了从人群中脱颖而出的资本,才有了去谈升职加薪并且能成功的前提条件。
老同学平步青云的方法并不是秘密,他就是学了一个Python。
通俗点解释就是一个搞金融的人学了点编程方面的东西,让产出效率大大提升,得到了上司的赏识,从此升职加薪走上了人生巅峰,仅此而已。
我们这一波人都是奔四的年龄,在当时那会儿,Python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东西。
即便大家通过各种渠道获知Python对数据处理方面有妙用,但真正敢花时间,下成本去学习的人不多。
跨界需要魄力,而老同学有这份魄力。
所以,他借着新势力到了山腰上,甚至他最后辞职,自主创业,多少也跟Python有点关系,这里就省略一万个字。
能搞钱的技能最容易得到大家的赏识,并快速复制。
时至今日,搞金融的人要会点Python似乎快成共识。不仅仅是数据分析岗位,其他岗位的人都参与进来。
依赖性是上升路上的绊脚石,好东西拿到自己手里才稳当。
万事不求人。
Python并不是一个特别难的计算机语言,山东的某些小学都把它纳入了教材。它还可以称得上是斜杠青年比较容易掌握的“第二项”技术之一。
由于Python在实际工作中带来的便捷性,好些企业在岗位招聘条件中,直接标明“会Python的优先录用”。足见Python的实用性和企业对它的认可度。
北大青鸟分部成都青鸟为满足学员的需求推出了“Python人工智能”培训,主要有“全日制脱产就业班”、“精英提高班”、“零基础周末班”和“在线精品课程”。
学员可选择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在线上复习和预习,线下面授时,解决疑问,回家还能反复观摩课堂内容。
对于时间要求比较高的学员还能选择“双师课堂”,全天授课,有指定专业导师辅导,成效加倍。
学会第二技术能让职业之路走得更稳,一条路不行,还能换条路再走。适合Python的岗位包括但不限于前端开发工程师、后端开发工程师、爬虫开发工程师、数据挖掘工程师、数据分析工程师等。
北大青鸟职业教育作为“IT职业培训”中的老牌子,一直致力于培养中国IT技能型紧缺人才,至今已成功培养万学子进入IT行业,在业内和学生间颇具知名度。
北大青鸟职业教育的导师们均是具有一线开发经验,参与过重大开发项目的技术大咖。十年总监带你入门,自我提升或就业困难不再是问题。
北大青鸟,老牌子,学习Python,挑实力硬的北大青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