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未来五年供应链金融十个预测主体信用仍是主
TUhjnbcbe - 2023/6/17 19:39:00

01

写在前面

看五年,想三年,认认真真干一年。

每年的十二月份,中金云创咨询服务团队的会议会安排的特别密集,团队按照上面的方法,对当年已经发生的、表现出的趋势以及未来有可能发生的,做讨论、做分享,思考和探究。

临近春节,手上的工作陆续告一段落,线上会议也慢慢变少,节奏也渐渐的放慢,整个人慢慢放松下来。

放松的状态当中,很多的想法慢慢在脑海中浮现,慢慢的脉络清晰了起来。放松的过程当中,更容易想清楚关于“把事情做正确”、“正确的做事情”和“做正确的事情”的问题,更能够把握住规律和本质,或许这就是假期的价值所在。

宁静以致远,松弛而深刻。

02

未来五年供应链金融十大预测

今年我们花在思考和总结的时间格外长,在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团队成员充分的表达了各自的想法,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沟通,将我们认为未来五年大概率会是这样的趋势或演进、发展的观点和内容,做了如下的明确和汇总。

预测一:供应链金融要健康、有序,服务实体经济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到国资委发布的关于供应链凭证期限和利率的通知,再到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再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规划,持续的传达、引导相关企业、机构提升对于中小企业的服务质量、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支持中小的企业发展,积极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发展生态。

供应链金融要积极支持国家战略,重点服务实体经济。要坚守业务本源,专注主业,立足产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产业链转型与优化升级。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预测二:基于主体信用的模式仍是主流

过去的几年当中,我们能够看到E信模式的持续扩展和增长,将核心企业对供应商的应付账款通过标准化的产品,对接银行资金或资本市场,这个模式的基础依托的是核心企业的强主体信用。

国内的供应链金融走过了银行为主导的1.0线下模式,多方参与的2.0的线上模式,到依赖主体信用的3.0的平台模式,4.0是个什么样子,生态化、还是智能化?能不能够实现去中心化?没有明显趋势,并不清晰、看不清楚。我们的推论是,至少未来五年内,基于主体信用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仍旧是主流。

预测三:票据领域的持续发展

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易纲行长在上海陆家嘴金融论坛上提出,推进应收账款票据化。上海票据交易所的同仁积极行动,建设开发了供应链票据平台,于年4月24日成功上线,持续迭代、推广,实现了多家平台、机构的接入。

票据作为信用支持和融资工具,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相信随着新一代票据系统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通过金融科技的持续创新,持续带来票据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升级,信息透明和融资效率都将不断提升,票据领域将会有更长足的发展。

预测四:标准仓单将会出现众多突破点

传统的仓单质押产品是金融机构基于物的信用,围绕仓库所展开的金融服务,包括价值分析、货物监控、凭证控制、资金链路等等,核心是货物和仓库,而对于产业当中的影响因素分析甚少,因此产品的范围和规模等都有限。

随着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基于真实交易背景和风险管理,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或第三方的已具备生态的规模型企业,将联合金融机构一起,开展存货、仓单、订单质押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业务。

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汇集货物运输、验收交割、在库监控等交易信息,以实现存货监管、标准仓单、货物处置等功能,打造基于生态体系的动产智能监管平台,这将在多个行业落地应用。

预测五:数据融资产品会越来越丰富与持续竞争

从产业链中积累数据,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及物流的信息数据整合,基于真实贸易背景对企业进行分析,并通过数据和模型,真实反映企业的运营及信用情况、评估还款能力。

根据网商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其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成立短短一年内,就已携手包括蒙牛、旺旺等余家品牌企业与平台,为余万家小微企业提供了授信服务。

目前,平安银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苏宁银行、京城银行等都有数据融资的产品。在这个方向上,更多的机构依托自身的能力、资源和禀赋,既有着很大的空间,又将带来持续的竞争。

预测六:基于细分领域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更有价值

当下的供应链金融领域,呈现出线上化、数据化、场景化、可视化、智能化的特点。建筑、能源、大宗商品、农业、智能制造、纺织、零售等众多行业,基于自身的特点和场景,已经构建了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提供了多样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和产品。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金云创咨询团队的小伙伴们服务了多家细分领域的客户,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供应链金融的解决方案。其中的几个方向,是我们之前未曾

1
查看完整版本: 未来五年供应链金融十个预测主体信用仍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