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冷鲜产业,相信很多人都想到了双汇集团。但是谁又记得曾经的雨润集团一度连续七年霸榜行业龙头,哪怕是当时的双汇也只能是避其锋芒。
一、雨润集团的崛起历程
作为集团创始人的祝义财出生在安徽桐城的一个贫困人家,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祝义财没有被贫困的生活所打倒,而是抱着“造烛求明,读书求理”的决心读完了大学。毕业后的祝义财在社会上打拼,做过公司的小职员,但是这又怎么能满足他的野心。“要发展,就冒险,安安分分止不前”,祝义财辞去了当时的工作步入创业的大潮之中。
当时的他可以说是穷困潦倒,浑身上下也不过块钱。但是祝义财也不是一般人,有着敏锐的商业眼光,他看准时机出手,以小博大创造了雨润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祝义财的这番出神入化的商业理解和神迹般的创业之路,至今仍然是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历史。
在0年的时候,雨润的年盈利已经超过了三十亿元。但这仅仅只是开始,在往后的十余年光阴里,祝义财所带领的雨润集团业绩一路上升,到年的时候更是业绩突破了千亿大关。
在当时的冷鲜市场中,雨润集团可以说是一家独大,表现十分的惊艳。
到年的时候,祝义财更是凭着自己一手创建的雨润集团带来的收益拿下了当时的江苏省首富,个人身价也超过了三百亿。
二、天有不测风云,龙头俯首
当时的雨润集团可以说是如日中天,但是谁都想不到这也是雨润没落的开始。年的时候,祝义财因为涉及重大案件而被执行了监视居住,这让雨润集团也走上了风口浪尖。
当雨润集团还是参天大树的时候,谁都想依附于他,毕竟大树底下好乘凉。可是一旦大树出现了问题,树倒猕猴散的故事就开始上演了。金融机构迅速收缩了对雨润集团的贷款,并开始向雨润集团催收债款,这让本就情况不乐观的雨润集团犹如雪上加霜一般,资金链的短缺让其一落千丈。
在祝义财被限制外出的情况下,雨润集团群龙无首,内部人员结构也发生了大震动,高层勾心斗角,员工流失,没有人站出来稳全大局。经营状况直线下降,公司一直处于亏空的情况,并且一连好几年都是亏损的状况,公司财政赤字高挂。据了解,在-短短的四年中,公司亏损了亿元。
在短短的数年内,雨润集团这个昔日的龙头老大已经跌落神坛了,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为了给公司一线生机,祝义财不得不把公司的猪圈抵押了出去,可想而知当时雨润集团的情况是多么的糟糕。
年的时候,祝义财回到了这个曾经自己一手做大的雨润。这就像自己的孩子一般,到如今的这般地步祝义财的内心也是崩溃的。当时的他面对如此情况也无力回天了,高昂的债务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连年的亏损以及金融机构不愿意贷款让他如履薄冰,前途一片茫然。
最终,雨润集团在年10月宣布破产。据了解,当时的雨润已经负债累累,所欠金额也超过了一千亿元,公司的员工人数从的13万到现在的不到3万人。任谁都能看出想要起死回生是有多么的困难。但是祝义财和他的雨润集团就这么放弃了吗?
三、雨过天晴,时来运转
年11月29日,雨润集团在合并重整后召开了次债权人会议。这时的雨润再一次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商讨怎么解决目前的处境。如果还不能拿出解决的方案,那么雨润集团就将成为历史。
通过这次会议,雨润与债权人达成了破产重整方案,并明确了具体清偿方案。据了解,“雨润系”家公司的股权将通过多种方式调整至“雨润精选”证券化平台上,并且引入中国华融增资的近30亿元。
而雨润证券则向债权人承诺,将在年完成超过50亿的净利润,并且在年之前申请IPO上市。雨润提出的这一方案,获得了超过90%债权人的认同。也就是说,雨润不至于走到破产的地步。雨润集团在得到一丝喘息的同时,也必须拿出能够起死回生的营销手段,来帮助集团走出困境。
四、雨润的破茧之路
上面说到雨润所面临的难题不是一般的大,那么,它究竟能否完成大逆转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年的时候,雨润食品又一次拿下了冷鲜行业营销额第一的位置。由此可见,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雨润集团还是有一定的实力,并且在行业内还有很强的竞争力,没有被市场所淘汰。
经过几年的努力,雨润集团就像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了,经营状况也渐渐恢复。随着近几年我国肉类价格上涨,给冷鲜市场带来了很大的效益,而雨润集团也抓住机会改变营销策略,紧跟国家政策来调整集团的发展方向。在今年,雨润集团下的两家上市公司也变亏为盈,仅仅上半年的盈利就已经超过了30亿元。
只不过,曾经的失败还是拖累了现在的雨润集团,以前的债务还是影响到了雨润集团的资金链和整体盈利。现在的雨润也渐渐地把以前的债务还清,这让雨润也看到了新的希望,也来到了公司命运的转折点。
总结:
如今的冷鲜行业的一把手双汇集团就像是曾经的雨润一样,占据了行业内大部分的订单。但是我们国家的政策是不允许出现一家独大的现象,也不会让一家垄断一个行业的。所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雨润集团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重现昔日的辉煌。这对雨润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同样也是一个涅槃重生的机会。那么在大家看来,雨润集团能否东山再起,重现昔日的辉煌呢?